close

 

 


憶老友 - 二三事
     午夜時分,班長來信息 ”XXX 走了”。簡單一句,攪亂了原本平靜的心湖。在我們這年紀,走了,就是不能再說再見了。老友已入守護天使的行列了!
     稱老友,而沒有稱好友,是因為我們僅僅在50多年前的國中生涯裏,”好”過了三年。但他在我的生命中,回憶中,卻是生動的。在七篇國中回憶的文章裏,他的身影,出現的次數也最多。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進入國中時,我們身高差不多,室外排隊時,教室內坐座位時,都在附近,因此交談交流交往的機會,就自然多了。
     當時的國中第一屆,是由來自大甲五六個國校的學生組合成的。一班的同學中,只有少數是舊識的。為了增進大家的互動,導師在星期六上午,最後一堂的班會中,保留了十幾分鐘,做康樂活動。自願者,可以上臺講故事,講笑話,猜謎語,或帶領團體遊戲。老友一馬當先,上臺出了兩道謎題,猜兩位古人:1.鑿壁偷光 2. 衣錦還鄉。哇!我怎麼都答不出來,而他又怎麼會知道?想必仕出名門,飽讀詩書,一出手就令人驚豔。這是老友在國中開學之初,就吸引了我注意的壯舉。但這也敲了我一醒棍,得好好唸書,向人看齊,充實學問,否則程度差人家太多了。
       熟悉以後,同學們在國校時的豐功偉業,都漸漸傳開了!了不起,老友竟是國小時的桌球校隊,代表學校贏過台北市長杯的團體組冠軍。除了他,校隊的成員中共有五位都在我們班上。又哇了一聲,我們班居然人才濟濟,高手如雲,真是不能小看身邊同學。班導蔡老師也是桌球高手,師生常在課後一起訓練,嘶殺一番,切磋球技,交換經驗。我的程度差太遠了,只能靠牆角或窗戶外站,欣賞精彩絕倫的比賽!這種師生共”舞”,其樂融融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國中一二屆,學生人數還很少時,才能難得見到吧!
    老友不只活躍,也極聰明。國中第一屆時有依照智力測驗分班,學號也按測驗成績排序。老友可是名列前矛,被師長注目的。只是可惜了,老友不喜歡唸書,常常考試到了,才臨時抱佛腳;但因為天資聰穎,上課聽聽講,到時候翻翻看,竟然也仍應付,成績仍然保持在中上上的程度。這又給了一個提醒,先天不足的我,後天就得更努力,才有趕上那些既聰明又努力的人的機會。他也不喜歡寫作業,最有趣的是,每星期的週記,幾乎都是星期一到了學校才寫;怎麼寫?借周邊同學的週記,東抄一段國際新聞,西抄一條國內新聞,改幾個字或改個語氣就行了;至於社會新聞就更妙了,自己編,偷竊的事,交通事故的事 … 風花雪月的事,都可以掰可以寫,誰能說沒有發生過。只要把格子填滿了,中午收簿子前能交出去就行了。相信導師也都心裏有數,但也實在管不來,他就是這付德性。
    每天都有早自習,但他很少參加,都是升旗典禮的鈴聲響起前,才匆匆騎著腳踏車趕到,卻沒有遲到過。也許因為沒吃早餐,常常第二節下課,便當就拿出來吃,第三節下課就吃光了,午餐只好到處打游擊。他起了頭,有幾位同學也跟進,便當故意不送去蒸,才可以提前裹腹(見大甲國中第一屆第一集)。有時他不帶便當,卻帶來了當時開始流行的生力麵。掀起一半的碗蓋,撕開調味包倒在麵上,沖上值日生提回來的熱開水,蓋上悶個三五分鐘,再打開時,熱騰騰的一碗泡麵就熟了;香味四溢,教室各角落都聞得到,羨煞了多少同學。
     音樂是他的另一個強項。普通音樂課,根本難不倒他。老師教的歌曲,音抓得準,聲唱得亮,再高的調,也飆得上去。老友一年級就參加了鼓號樂隊,吹奏小號;二年級參加了軍樂隊,升級吹小喇叭。每天升降旗時,都為大家吹奏國歌,國旗歌,及進教室時的進行曲。課外的音樂,就更豐富了。他有一臺錄音機,還有許多不同音樂的卡帶,偶爾就會帶到學校和大家同樂。那時他就開始聽西洋流行音樂了,興高采烈時,把筆記本捲起來當麥克風,跳上桌子,就隨著 湯姆瓊斯的 Delilah 音樂,唱了起來,模仿起來了(見大甲國中第一屆第三集)。我對西洋音樂的認識,他應該算是引路人,影響了我一輩子。
     老友這種開朗的個性,以及不遮不掩的純真,讓他很容易結交到很多朋友,我只是其中的一位。是朋友,在校內或校外,就會常聚在一起。他家離我家只有一個街口之遠,因此假日期間,我常去他家找他玩。他父親是高階公務員,住在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宿舍,由四五戶組成,各有各的前後院。妙的是,有好幾棵巨大又荗盛的榕樹組成的榕樹羣,把整幢宿舍都遮蓋著。日式建築,打開紙門,前後相通,通風順暢;再加上榕樹遮頂,夏天時極奇清涼。他家後院有一座人造水池,有魚有水草;池邊種著葡萄樹,匍匐生長在竹架上。夏秋時分,多串成熟的葡萄垂下,水面的倒影,滲入榕樹枝葉間的陽光,加上榕樹上嘹亮的知了聲,聲光色影的交集,很有立體印象畫的感覺!當時不懂得欣賞,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意境極美,充滿了詩意!
    國中畢業後,他到北部去唸書,而我仍留在中部,我們就失聯了,同學們也很少有他的音信。在多年以後,有一次回大甲,聽說他回來了,在某家超市當經理。再一次回來,聽說又離開了,也沒有同學知道原因。直到幾年前,國中50年校慶前兩個月的聚餐,他突然又出現了,自己宣稱已經退休,但身體健康不佳,回大甲永久休養。當天我坐他旁邊,交談中,他都不願提起過去的事。也許有許多的心酸,許多的艱苦,不願再回首吧?而這就成了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接下來就是大家知道的新冠疫情爆發,所有人都居家隔離,互不往來。直到今天,疫情尚未結束,老友卻先走了!
   標題說是寫二三事,一下筆,一切往事仍歷歴在目,不知不覺就扯了這麼多。和老友的相逢,很有徐志摩 那首 “偶然” 現代詩的味道。短暫三年的同窗,他就像那天空裏的一片雲,偶而的飄來,過後,又飄走了;”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各走各的路,各過各的生活,不再有交集。但那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卻沒有忘記,成了永久的回憶! 
    老友走了!遲早我也會走的。我喜歡這一首已故希臘歌手的歌 Good Bye My Love Good Bye。歌中這句歌詞最令我感動,也是我走時,會想對我親愛的人說的話,”只要你還記得我,那我就沒有走遠”。老友先走了,同樣,只要我還記得他,那他也一定不會走遠的!
https://m.youtube.com/watch?v=IiktOs4dLHg
https://m.youtube.com/watch?v=f4LKlOyC-To

註;兩道謎語的謎底是 孔明 和 歸有光。
有需要改的,請先告訴我。
我也得以第三者的角度,再讀一兩次。

Sent fr
請再看看是否有錯別字,或不妥,不合適的文句?
多謝!
憶老友 - 二三事
     午夜時分,班長來信息 ”XXX 走了”。簡單一句,攪亂了原本平靜的心湖。在我們這年紀,走了,就是不能再說再見了。老友已入守護天使的行列了!
     稱老友,而沒有稱好友,是因為我們僅僅在50多年前的國中生涯裏,”好”過了三年。但他在我的生命中,回憶中,卻是生動的。在七篇國中回憶的文章裏,他的身影,出現的次數也最多。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進入國中時,我們身高差不多,室外排隊時,教室內坐座位時,都在附近,因此交談交流交往的機會,就自然多了。
     當時的國中第一屆,是由來自大甲五六個國校的學生組合成的。一班的同學中,只有少數是舊識的。為了增進大家的互動,導師在星期六上午,最後一堂的班會中,保留了十幾分鐘,做康樂活動。自願者,可以上臺講故事,講笑話,猜謎語,或帶領團體遊戲。老友一馬當先,上臺出了兩道謎題,猜兩位古人:1.鑿壁偷光 2. 衣錦還鄉。哇!我怎麼都答不出來,而他又怎麼會知道?想必仕出名門,飽讀詩書,一出手就令人驚豔。這是老友在國中開學之初,就吸引了我注意的壯舉。但這也敲了我一醒棍,得好好唸書,向人看齊,充實學問,否則程度差人家太多了。
       熟悉以後,同學們在國校時的豐功偉業,都漸漸傳開了!了不起,老友竟是國校時的桌球校隊,代表學校贏過台北市長杯的團體組冠軍。除了他,校隊的成員中共有五位都在我們班上。又哇了一聲,我們班居然人才濟濟,高手如雲,真是不能小看身邊同學。班導蔡老師也是桌球高手,師生常在課後一起訓練,嘶殺一番,切磋球技,交換經驗。我的程度差太遠了,只能靠牆角或窗戶外站,欣賞精彩絕倫的比賽!這種師生共”舞”,其樂融融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國中一二屆,學生人數還很少時,才能難得見到吧!
    老友不只活躍,也極聰明。國中第一屆時有依照智力測驗分班,學號也按測驗成績排序。老友可是名列前矛,被師長注目的。只是可惜了,老友不喜歡唸書,常常考試到了,才臨時抱佛腳;但因為天資聰穎,上課聽聽講,到時候翻翻看,竟然也仍應付,成績仍然保持在中上上的程度。這又給了一個提醒,先天不足的我,後天就得更努力,才有趕上那些既聰明又努力的人的機會。他也不喜歡寫作業,最有趣的是,每星期的週記,幾乎都是星期一到了學校才寫;怎麼寫?借周邊同學的週記,東抄一段國際新聞,西抄一條國內新聞,改幾個字或改個語氣就行了;至於社會新聞就更妙了,自己編,偷竊的事,交通事故的事 … 風花雪月的事,都可以掰可以寫,誰能說沒有發生過。只要把格子填滿了,中午收簿子前能交出去就行了。相信導師也都心裏有數,但也實在管不來,他就是這付德性。
    每天都有早自習,但他很少參加,都是升旗典禮的鈴聲響起前,才匆匆騎著腳踏車趕到,卻沒有遲到過。也許因為沒吃早餐,常常第二節下課,便當就拿出來吃,第三節下課就吃光了,午餐只好到處打游擊。他起了頭,有幾位同學也跟進,便當故意不送去蒸,才可以提前裹腹(見大甲國中第一屆第一集)。有時他不帶便當,卻帶來了當時開始流行的生力麵。掀起一半的碗蓋,撕開調味包倒在麵上,沖上值日生提回來的熱開水,蓋上悶個三五分鐘,再打開時,熱騰騰的一碗泡麵就熟了;香味四溢,教室各角落都聞得到,羨煞了多少同學。
     音樂是他的另一個強項。普通音樂課,根本難不倒他。老師教的歌曲,音抓得準,聲唱得亮,再高的調,也飆得上去。老友一年級就參加了鼓號樂隊,吹奏小號;二年級參加了軍樂隊,升級吹小喇叭。每天升降旗時,都為大家吹奏國歌,國旗歌,及進教室時的進行曲。課外的音樂,就更豐富了。他有一臺錄音機,還有許多不同音樂的卡帶,偶爾就會帶到學校和大家同樂。那時他就開始聽西洋流行音樂了,興高采烈時,把筆記本捲起來當麥克風,跳上桌子,就隨著 湯姆瓊斯的 Delilah 音樂,唱了起來,模仿起來了(見大甲國中第一屆第三集)。我對西洋音樂的認識,他應該算是引路人,影響了我一輩子。
     老友這種開朗的個性,以及不遮不掩的純真,讓他很容易結交到很多朋友,我只是其中的一位。是朋友,在校內或校外,就會常聚在一起。他家離我家只有一個街口之遠,因此假日期間,我常去他家找他玩。他父親是高階公務員,住在日治時代留下來的宿舍,由四五戶組成,各有各的前後院。妙的是,有好幾棵巨大又荗盛的榕樹組成的榕樹羣,把整幢宿舍都遮蓋著。日式建築,打開紙門,前後相通,通風順暢;再加上榕樹遮頂,夏天時極奇清涼。他家後院有一座人造水池,有魚有水草;池邊種著葡萄樹,匍匐生長在竹架上。夏秋時分,多串成熟的葡萄垂下,水面的倒影,滲入榕樹枝葉間的陽光,加上榕樹上嘹亮的知了聲,聲光色影的交集,很有立體印象畫的感覺!當時不懂得欣賞,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意境極美,充滿了詩意!
    國中畢業後,他到北部去唸書,而我仍留在中部,我們就失聯了,同學們也很少有他的音信。在多年以後,有一次回大甲,聽說他回來了,在某家超市當經理。再一次回來,聽說又離開了,也沒有同學知道原因。直到幾年前,國中50年校慶前兩個月的聚餐,他突然又出現了,自己宣稱已經退休,但身體健康不佳,回大甲永久休養。當天我坐他旁邊,交談中,他都不願提起過去的事。也許有許多的心酸,許多的艱苦,不願再回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楚 的頭像
    阿楚

    自得其樂

    阿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