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點四十幾分到了大甲
這班火車
沿途有很多進香客上來
車站已有些人潮了
先去市場逛一下吧
市場
也是常常在想念的地方
看到大甲芋頭了
好想抱兩顆回家
大甲芋頭聞名全省
又大又好吃
正在編著袋子的婦女
看了一下
很像大甲帽的編法
一大早
廟前已經很熱鬧了
十一點多
第一個客人
今天的肉丸
好像還沒睡醒的樣子
小學同學家的巷子
小四時
會先來這同學家
然後再一起上學
那時還在舊順天
舊順天是一個很美的校園
兩層校園配著木板教室
結果相宜記性好
說有三層
最後一層中間有 一個池塘
後來我也想起來了
有一年
我們在那練大會舞
連老師家
也在這巷子右轉的地方
但已找不到了
民國五十八年
父親有能力後
買的第一間房子
那時是剛蓋好的新房子
這鐵窗依舊是當年的
五十歲的房子
和六十幾歲的老婦人相對看
原來大家都老了
五十年前房子的樣子
那個時候
我們小孩晚上會回這裡睡覺
每天做完功課做完家事
自己騎著腳踏車
過了水尾橋
再騎一小段河堤旁邊的路
還有一小段竹林一段斜坡
天黑
記得腳踏車都是用衝的衝過去
五十幾年前
過了水尾橋就是庄外了
庄外表示很少有人
由其在夾著海風的冬天
每晚
要回去睡覺的這段路
就成了我的噩夢
幸好
每天有一隻叫小花的狗
陪我回去
那是一隻黑白相間的小花狗
是家人在台北教書帶回的
剛回來時
每天睡在我父親的皮鞋裡
也許是都市的狗
真的很聰明
我只要腳踏車一牽
牠就跑前面
到了這房子
只要鑰匙一開
牠就衝上二樓每個房間尋一遍
然後趴坐在二樓樓梯口
等到更晚的時候
我哥哥回來
叫牠回去
牠就用衝的過水尾橋
再衝回工廠那邊
去守著我父母和工廠
有一回
牠真的發現鋸屑堆裡
有一小臉盆大的地方在冒煙
每晚我們尋工廠時
牠都會跑過來跟著....
點心站
已經都搭好帳篷了
沿路都有人供應熱食
高掛的紅布條提醒大家
這裡有免費供應熱食
這些天
都必須吃素的
以前的木材工廠
現是超市
在這裡住了十年
旁邊是水尾溪旁的河堤路
五十年前木材工廠的樣子
看到五十年前
上國中時
跟警衛商量了一下
讓我進來
離開四十五年後
第一次再踏入高中的校園
一個人坐在樹下
風涼涼的吹著
遙想著從前...
往東看
高高的甲中新村已不見了
麗姬,右東家都不見了
她他們的父親
都是學校的老師主任
往西看
以前學校的後門
也不見了
那時
如果懶得繞一大圈走前門
就會偷爬後鐵門回家
因為工廠的後院
就和學校的後門相連
有時候
也會從家裡爬圍牆到福利社
買那剛出爐熱騰騰的山東大饅頭
那時福利社
是幾個退休的老兵在看守
他們很會做山東大饅頭
巷子進去右轉
就是寶玉家
我們常常幫她糊紙袋
糊紙袋是一種家庭代工
這些紙袋
是雜貨店用來裝雞蛋,糖,麵粉用的
她的父母在歌仔戲班
常常不在家
幾個道具箱子裝上樸樸車
就去附近鄉鎮賣藥演戲
一巡迴就一個星期左右
我的同學
必須照顧一位妹妹和失明的叔叔
通常
我們幫他糊好紙袋後
就可以去旁邊的豬炤玩捉迷藏
國小高中都同班的明雪家
她是我們高中這屆考最好的
師大畢業服務後
又去日本唸書
後來在日本結婚
畢業後
我們就沒再見過面
921地震
她是第一個打電話來問安的
這些好同學
即使沒有常聯絡
彼此卻是牽掛著
她
還有一個更好玩的故事
那時
高三四有一位男同學
家住大安
他每天騎著一輛舊舊的腳踏車往返
有一天
他跑到我同學家
跟我同學的母親說
以後他要當外交官
這事
同學把它當笑話說給我們聽
最近
在電視上看到那位男同學
已是亞非司司長了
十幾年前
他是駐多倫多代表
鐵道旁
這一長串的同學家
從巷口到巷尾
玩起捉迷藏來
可是好玩的不得了
另一同學家
同學去年同學會時
跟我們說
她國小畢業後
家裡無法讓她繼續升學
於是就到工廠做女工
她回想著小時候
一下雨
她們必須拿著臉盆接水
那時過著的是
無法想像的日子
她回憶的說
她父母雖沒唸書
但對小孩管教很嚴
小時候
鞋子如果踏後跟
她父母就會拿著細竹子
從後小腿抽下去
告知一雙鞋得耒不易
要惜物
這些轉來轉去的巷子
都是同學家
看看同學的背影
她自己都很納悶
以前
怎有辦法在這巷子騎著腳踏車
想了好久的這條巷子
這回
終於找到了
這裡有我們滿滿的回憶
鐵道拆了後
路也拆了些
前幾年來過找不到
說不定下次來
這些房子就拆掉了
我那滿滿的回憶
其實
很怕也會被拆掉
幸好這次來有找到
趁大熱鬧之前
我先逛了一圈
找回一些回憶
不然人潮湧進來時
就很難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