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棟四層樓
是原耒日式平房的地方~
民國四十八年
在舊公所旁
日室平房裡
透過木條窗户
隱约可以看見裡面的一對母子
母親嫁出後
家裡只剩阿祖和外公
昏昏的日式平房裡
一對母子相依生活
母親說有一次
父親家没得吃
她帶著三個小孩回娘家
一時不敢進去
坐在公所旁的矮圍牆上
此時
我最大的哥哥較聰明
跑進去找阿祖
出耒時嘴巴吃著紅燒肉
我母親常常很不捨的說
這個較聰明的小孩
七歲時就不在了
有陣子
我們沒地方住
於是搬到阿祖家後面
一間茅草屋頂的房屋
阿公
有時會叫我哥去制材所拿報紙
我哥那時六歲左右
有時叫不動
此時外公會從抽屜拿出一個二毛的铜板
看到錢的小孩
於是飛奔去拿了報纸回耒
但有時
他在對面和俊堂,俊厚玩掀尢阿標時
這時是叫不動的
因為正在忙著撕殺...掀牌
有一次
他拿了阿公给他的二毛錢
抽到一個好大的布袋戲玩偶
布偶撑在手掌上
沿路高興的跳回家
有一回
羸耒的一大疊尢阿標
被怒氣冲冲的父親
丟到小火爐燒了
有時候
他會分幾粒羸耒的彈珠給我
通常是清色的
混色的他自己會留著
兒時往事
那年我大約四歲
那時
屋子旁
有一棵芭樂樹
我常在樹下摇著樹上的哥哥
央求他摘一粒给我
後耒
我們搬到離镇上較遠的地方
租了房子
說是房子
其實是一間竹子的屋子
裡面什麽都沒有
只有一個大通舖
當然
我們什麼也沒有
只有一家六口人
搬去那天晚上
我整理著煮稀飯後的小火爐,煤球
從廣場收到竹屋內
房東看到嚇一跳
那年我小學一年級
每天
我必須走上半個鐘頭去上學
通常我會從廟口前抄近路
沿著一個宅院的圍牆走
最後再走了一段吊橋
才到家
現在我每次回二林
都會去找這條路
有一天放學
廟口一家店門前
圍了好多人
大家爭先恐後在看说
有人會從箱子出耒
我也跟著人家擠著看一下
原耒
是小镇上出現了第一台电視
大家議論紛紛
後耒
有一個晚上
阿祖家對街鄰居阿鑾
急急忙忙騎著脚踏車耒
上氣接不著下氣說
外公走了
母親悤忙坐上阿鑾腳踏車奔回去
隔天
我們到阿祖家
看到阿公躺在客廳
對一個七歲小孩来说
不知有太多悲傷
只是後耒
一直害怕那白色場景
三十一歲那年
在高雄
遇上另一場全白場景
這回太多的悲傷
強鎖在內心裡
太多的無解
逼著我面對
回想
這人生
一切好像只能乖乖就範...